包师新闻
 

包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风典型系列报道(一)——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向俊尤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5日 00:00    来源:


学风建设系列报道——“学术超男”是如何炼成的?

编者按:“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向俊尤同学读研期间,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在一年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篇,有一篇还被SCI收录。他的成功,为我校研究生培养树立了新的标杆。

“学术超男”是如何炼成的?

——访我校研究生向俊尤

□大通社记者  李香云

    向俊尤,我校物理与科学学院稀土磁性材料方向研究生。2014年发表学术论文3篇,会议论文1篇。其中《双层钙钛矿(La1-xGdx)4/3Sr5/3Mn2O7(x=0,0.05)的相分离》被SCI收录。读硕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内蒙古自治区学业奖学金”。

    那是一个周二的下午,我们如约来到物理与科学学院二楼。整个楼里很安静,只要有一点动静就听的很真切。我们不费力就找到了研究生办公室。推开门,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正坐在电脑前,有的在看专业书籍,有的看着英文文献。一个身着褐色棉衣、蓝色牛仔裤,脚穿皮鞋,个头大约一米七五的男生朝我们走来。“是记者吧?”他轻声问。我们点头确认。为不影响其他研究生学习,我们来到他的“第二个家”——实验室。在这里,我们开始攀谈起来。

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本科到硕士这近7年的学习生涯,向俊尤坦言:“虽然这7年都在学习,但我的学习态度在进入研究生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时期主要是被动地去学习,老师讲什么,我学什么,没有去延伸,而现在我主动去学习,去探其究竟。”

    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导师的团队教学让向俊尤受益匪浅。“我的导师是鲁老师(鲁毅)。他是个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人。在近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他给我很多帮助,尤其是在学习上。研一刚来,鲁老师给我制定了培养方案,确定了研究方向,为我掌舵。在专业问题方面,由于我是转专业,他总是孜孜不倦、细心教导;赵老师(赵建军)可谓是我的副导师,每当需要科研经费等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大力支持,为我们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每当我有自己无法理解的理论问题时,徐老师(徐宝,中科院博士后)和孙老师(孙运斌,中科院博士)总是细心指导;每当在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处理等我自己一筹莫展时,吴老师(吴鸿业,中科院博士)总能为我排忧解难。除此之外,还有乔老师(乔文华)、邢老师(邢茹)和周老师(周敏)等都给我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是在导师团队和凝聚态创新团队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的。”

严明的学习纪律

    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又是一种群体行为。它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向俊尤就是一个优良学风环境中的受益者。他说:“在导师团队教学的同时,老师们对我们严格要求,规定每周周四都举行“组会”。组会的内容则是总结这一周的时间里自己的学习情况,一般集中在外文文献阅读方面,将自己在文献中得到的体会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做成PPT,和老师、同学一起集中探讨。”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有一次,我因为去中科院测试样品,组会没有准备,就用自己很久之前讲过的总结报告。等讲解完了之后,老师就说‘是之前的吧!下次注意。’”他还特别严肃地强调:“每周的组会,老师都会有记录,记录着我们的议题和问题。”

    向俊尤受导师团队教学的影响,也很注重团队的协作精神。无论是去中科院测样品、查资料还是处理数据……从导师到同学,从研三到研一,大家都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就拿磨样品来说,一个人不吃不喝从早上7点半一直忙到到晚上10点也就磨4或5个样品,这样一个基础事项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谓算得上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对于团队,难度系数就降低了。在这2年多的学习里,他很感谢他的同学:王志国、胡玉彪和董江涛等。向俊尤还告诉我们:“每次去中科院,我们都是一起去,因为实验与计划是会有出入的,一个人做实验,一个人就得去验证数据。”攀登科学的高峰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动力与决心来自于一个团队相互的协作和鼓励。

优良学风的带动

    本科学微电子的向俊尤经调剂进入到我校稀土磁性研究方向专业读研,零基础。他从文献开始,仅用研一上半年的时间弥补了自己本科四年落下的知识。四年的差距半年能追回来?可能吗?“我对物理这方面还是蛮感兴趣的,虽然微电子方面与稀土磁性研究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但是我还是蛮喜欢的”。这,也许就是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吧!

向俊尤从周一到周六早上8点到晚上9点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食堂、物理实验楼。由于自己从小养成的作息习惯,中午也不休息。“看一篇文献一天都不够用,一天天的过得特别快。感觉自己每天没做什么事情,一天就过去了。”其实他这样,也是深受老师们影响的结果。带他们的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是比他们来的早,走的晚。像徐宝老师,有时中午吃饭都在办公室自己做点,晚上都睡在办公室。他曾疑惑地问:“怎么不在家看看电视、陪陪老婆呢?”徐老师说:“看书比看电视好!”徐老师休息的时候也是看书,只不过会涉猎到其他领域,比如:经济学、外国文学等方面。“有时候路过徐老师办公室门口,要么在看书,要么在自己的办公室黑板上进行运算。”从中科院来到学校时,徐老师的书都是用卡车运过来的。睡觉的床是用书垫的,一部分现在还放在床底下。说实话,看着这么多书,我们真的太佩服了,老师就是老师,读的书比我们吃的盐多。”

    向俊尤说:“当看书看累,想听听歌、玩玩游戏的时候,看到老师们都还那样专注的、认真地看书时,自己就不想偷懒了。

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生活中,向俊尤始终保持乐观阳光、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大学阶段,怀着一个“老板梦”,曾与同学、朋友创业2年。每天从早忙到晚地干,虽未赚个盆满钵满,但也有所回报。这种情况,他一直坚持了2年。直到大三,更为成熟的他觉到,创业是在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济基础支撑之上才能完成的。想到马云当初创业也是在有固定工作的前提之下进行的,当做到有规模时才放弃自己的工作专心进行创业时,他就暂时打消了创业的念头,进行考研的准备。“我还有四五年的奋斗时间。俗话说‘三十而立’。拼到三十岁,等我有了一定的经济支撑,我还是要进行创业的。”

    一个“拼”字凝聚的是他内心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对自己价值实现的一种执着。研究生学习期间,他除了读书、搞科研,还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打篮球、跑跑步等。“一年一年的年龄大了,得锻炼锻炼了,要不哪都不好使了。”他调侃着说道。“有时也会跟朋友们出去喝喝酒、吃吃饭什么的,聊聊工作、了解工作方面的动态。”

    向俊尤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使然的,是导师团队的培养,是研究生团队的团结协作,是他的那份坚持与对自己专业的那份热爱。向俊尤就这样带着一份执着、怀着一份梦想,在实践中,带着微笑绽放青春的光彩。

 

编后:向俊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合力的必然结果。分析起来,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他本人刻苦勤奋,执着的坚守。

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先进。

三、高水平教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

四、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风浓厚。

五、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六、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严格要求。据科技(研究生)处统计:自2007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建章立制,惩罚分明。1人因违反学校研究生管理规定被开除,5人因学业未达到研究生毕业标准被延期毕业。

搜索

复制

上一条:我校聘请国际钢琴大师伊戈尔先生为兼职教授
下一条:我校辅导员在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

关闭